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中国古生物学家提出云南曲靖可能是人类鱼形祖先的起源地
发布时间:2018-06-07  浏览次数:   作者:化石网


中国古生物学家提出云南曲靖可能是人类鱼形祖先的起源地

5月15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曲靖师范学院合作设立的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张弥曼院士(右二)、朱敏研究员(左一)、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李德铢(右一)和浦虹校长(左二)揭牌。新华社记


5月15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曲靖师范学院合作设立的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张弥曼院士(右二)、朱敏研究员(左一)、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李德铢(右一)和浦虹校长(左二)揭牌。新华社记者屈婷摄



潇湘脊椎动物群生态复原图。新华社发图片由Brian Choo绘制



中国古生物学家在此启动了长达十年的野外发掘。新华社发中科院双古所供图



云南曲靖麒麟区东坡全景,这里是世界唯一一处有完整志留纪有颌类化石的地方。新华社发中科院双古所供图
(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昆明5月16日电(屈婷 许万虎):距今约4.2亿年,大量保存完整的远古鱼类化石……中国古生物学家历经十年大规模的野外采集和研究,提出云南曲靖可能是人类鱼形祖先的起源地。

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分院、云南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15日在曲靖为新设立的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设在曲靖师范学院,其周边正是众多珍稀鱼化石材料的发现地。

2017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时隔30年重回给她带来巨大学术成就的这一化石发现地,欣然接受了该中心荣誉主任的聘书。“科研院所与当地高校合作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学术上更深入的想象离不开化石地保护、学生培养等最基础的工作。”她说。

人为什么会有鱼形祖先?所有的科学证据都指向了海洋。20世纪80年代初,张弥曼对杨氏鱼、奇异鱼等原始肉鳍鱼类化石的研究,颠覆了国际上对鱼类登陆问题的认识,影响延续至今。

“我的工作只是让世界知道了中国还有这么一个地方。”她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邓涛指出,认定4亿多年前人类鱼形祖先起源地在曲靖,源自2007年潇湘脊椎动物群的惊人发现。

该所研究员朱敏发现并主导了这一长期研究。潇湘脊椎动物群是一批生活在志留纪(约4.2亿年前)的远古鱼类,它们是“从鱼到人”演化过程中更古老的环节。

在这个时间段里,鱼的膜质下颌出现了。这是人类延续至今最重要的身体构造之一。但两百年来,没有人找到过完整的志留纪有颌脊椎动物化石。因此,人类鱼形祖先的身影一直模糊不清。

幸运的是,曲靖麒麟区东坡村不超过5平方公里的区域,竟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处发现完整志留纪有颌类化石的地点。

朱敏说,其他地区的志留纪有颌类化石地点屈指可数,且发现的皆为鳞片、碎骨等十分零散的材料,远逊于潇湘动物群精美、完整、栩栩如生的化石。

2009年,潇湘动物群中发现了梦幻鬼鱼。这是迄今世界上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有颌类化石,第一次呈现了人类鱼形祖先可能具有的特征组合。

2013年,科学家在潇湘动物群中又发现了初始全颌鱼。它有着一张硬骨鱼的典型面部,但身体却是盾皮鱼类的,这正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介于盾皮鱼类与硬骨鱼类两大门类之间的过渡化石,将人类的遥远祖先追溯到了盾皮鱼类中,被誉为“自始祖鸟以后最令人激动的化石发现之一”。

最新的研究表明,从志留纪到泥盆纪中期(约3.8亿年前)的漫长时间里,中国有颌脊椎动物化石的形态比其他地方同期的化石都要原始一些,并且多样性极高。“这说明当时的曲靖可能是早期脊椎动物的演化中心,并在之后扩散到全球。”朱敏说。

“我可以自信地说,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环节,中国最近二三十年的研究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引领世界。”张弥曼指出,也许以后在别的地方还会发现好的化石地点,“但目前我觉得这一地区对于研究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是独一无二的。”

令人惊叹的是,潇湘动物群还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实验室里,还有大量来自潇湘动物群的新近发现并修理出来的化石,这些化石在其他地方从未被发现过。

曲靖师范学院校长浦虹说,该研究中心将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参与采集和修理化石标本,同时收集详细的地质地层和古环境、古生态数据,并计划将科研成果和当地历史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打造世界级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


“现在实验室里可以明确鉴定的化石不下20种,其中不乏颌类的早期化石记录和各大类群间的过渡类型。”朱敏说,对这个动物群的深入挖掘,还将为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提供更多激动人心的发现。


转自化石网


曲靖师范学院 自然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三江大道
建议使用IE6.0以上1024*768分辨率浏览